中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概况
一、政策背景
2017年7月,国务院发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明确提出:
- 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
- 逐步推广编程教育
- 教育部后续出台多项配套政策文件
二、教育解决方案架构
由中央电化教育馆(更正原笔误)牵头构建"五位一体"体系:
素养框架(顶层设计)
- 首部《中小学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素养框架》
- 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西北师范大学研制(历时2年)
课程体系
- 开发团队:顾建军教授团队(南京师大)、郭绍青教授团队(西北师大)、科大讯飞等
结构特征:
- 全学段覆盖:小/初/高贯通式课程
配套资源:
- 文字教材(北师大出版社出版)
- 123课时教学资源(含课件/教学设计)
- 74项实验资源(感知/验证/探究三类)
数字平台
- 多终端支持:PC端/Pad端(更正原笔误)
功能模块:
- 课程资源库
- 教研中心
- 师训中心
- 编程实践平台
师资培训
三级培养体系:
- 专家组顶层设计
- 国家级培训师团队
- 一线专家实践指导
- 已完成600余场培训
- 形成常态化培训机制
评价体系
- 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模块(重点在建项目)
三、实施成效
覆盖范围:
- 28个省级行政区
- 408所试点校
- 12.5万师生参与
应用场景:
- 常规课堂教学
- 社团活动
- 竞赛辅导
四、推广机制
- 专家入校指导(巡回支持)
- 课程应用交流活动
多层级实施:
- 区域推进会
- 校级实践研讨
- 教师工作坊